如果能像空叉那样,还挺期待
logo设计得还挺好看

wumingshi 发布的帖子
-
RE: 知乎回答备份:如何理解贪官说“官位上升到一定高度,不得不贪”?
作者:
链接: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598142937/answer/3092142323
来源:知乎
著作权归作者所有。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,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到了1958年,茅台酒产量从1957年的283吨却突然激增至627吨。1959年,产量又达到820吨,1960年升至912吨,用当地人的话说,茅台也“放了卫星”
当时的贵州省委第一书记周林,1989年在为《茅台酒厂志》所作的序言中记述了当时的情景:“记得在1958年中共中央召开成都会议期间,我陪同毛主席去杜甫草堂。主席问我:‘茅台酒现在情况如何?用的是什么水?’我说:‘生产还好,就是用的赤水河的水。’主席笑着说:‘你搞它一万吨,要保证质量。’”
周林所说的成都会议,是1958年3月在成都召开的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,周林参加了这次会议。
成都会议是一次批判“反冒进”、为大跃进鼓劲加油的重要会议。会上,毛泽东要求跃进。他直接提出,要搞几十个、百把个“大丰收”的例子,这成了各地“放卫星”的第一推动力。
周林回到省里,全力贯彻毛泽东对茅台酒的指示。时任仁怀县县委书记庞耀增向《中国新闻周刊》记者回忆道,那时茅台酒厂属于县管企业,由他直接抓。当时他们提出的口号是“万吨茅酒香”,斗大的标语写在茅台酒厂的河对岸。
大跃进时期,人们的脑袋热得发烫。河南的口号是:“不怕做不到,就怕想不到,只要能想到,一定能做到。”云南有的地区号称平均每分钟办一个工厂,花2元也可以办一个工厂。甘肃静宁县谎报在15天内建了1万多个工厂,而这个县当年只有25.7万人。
贵州的“卫星”,就是茅台酒。1959年,周林对茅台酒厂领导说:“要保证茅台酒的生产,既要抓钢铁生产,又要抓茅台酒生产”,“对于你们来说,钢铁是元帅,茅台酒是皇上”。周林作出这番指示的照片,现在挂在茅台酒文化馆里。
庞耀增记得,当时县里倾全力支持茅台扩建厂房。“茅酒在修厂房时,正好县委备好木料准备建办公楼,得知茅酒厂建厂房缺木料,立即把县委办公楼项目停了下来,将所有木料拨给茅酒厂。”
赵明军从1955年开始在茅台酒厂工作。作为车间主任,他并不了解毛泽东和周林这番谈话,但他对当时酒厂大规模扩建印象很深。“以前只有一个车间,那3年又修建了两个车间。此外,还在茅台镇以外选了好多地方试点,后来都不了了之了。人员也从几十个人一下子增加到700多人。”赵明军摇着头说,过去的私人烧房雇佣工人时,条件要求很高,可大跃进时紧急招募的工人,很多完全没有酿酒经验。
各地调粮,支援茅台
每生产1吨茅台酒,要消耗5吨粮食。问题是,大跃进后面紧跟着是3年大饥荒,这么多粮食从哪里来?
茅台酒厂档案馆工作人员,从堆积如山的档案中取出一张发黄的草纸。这是1960年2月20日,贵州省人民委员会给贵州各地区的一封加急密电。密电题目是《关于调高粱支持茅酒厂生产的问题》。
密电说:“为支持茅酒生产,确保出口任务完成,根据各地元月底各地高粱库存,确定调安顺5(单位万斤,下同),毕节25,铜仁16,黔东南5,贵阳市5,给仁怀茅酒厂。由于急需,希接电话后立即安排,组织发运。”这是不由分说的死命令。这样的紧急调粮显然不止这一次。仁怀县志就记载了1959年,茅台酒原料告急,厂领导向上级呼吁,贵州从全省调集粮食支援茅台的情况。这次调粮的具体数字是:遵义11万斤、毕节29万斤、铜仁10万斤、黔东南12万斤、贵阳7万斤、湄潭1万斤、习水10万斤、铜梓10万斤、安政1万斤、赤水4万斤、务川1万斤、熄峰1万斤、仁怀20万斤,共计117万斤。后来还不够,中央又从四川江津调来70万斤,支援茅台酒生产。
当时,农民生产的粮食必须卖给国家,自己留多少也得经国家批准。城镇家庭凭粮本和粮票供应粮食。这叫统购统销。
当时的贵州省粮食厅厅长王民三接受《中国新闻周刊》记者采访时说,那时贵州出现了相当严重的浮夸风,大肆虚报粮食产量,直接后果就是把农民手里的粮食都征了过来。
1958年贵州省上报产粮180亿斤,但实际只有104亿斤。为了达到虚高的统购指标,就强迫农民多卖粮。结果是,1958年比1957年粮食减产2%,征购数量却反而增加了23.8%,达到33亿斤,导致农民被迫把口粮都给卖掉了。
1959年,粮食产量继续大幅减产到84亿斤,征购原粮却上升到40亿斤,占产量的47%。
1960年,产量继续减到63亿斤,征购数量却升到产量的52%。征购后人均留粮只有215斤原粮。215斤原粮折合大米只有150斤,平均每人每天只有4两。
就是这4两,农民也不能全部吃到嘴里。王民三说,统购统销分两种,一种是计划内的平价粮,这是主体;此外,还有一种是计划外的议价粮,就是国家临时要多购粮食,再要求农民多卖。
王民三说,茅台酒紧急调集的粮食都属于计划外的议价粮,就是从农民手里二次征购的粮食。茅台酒越多,农民负担就越重。
“为保茅台,贵州做出了巨大牺牲。”王民三还举了一个例子,有一次,茅台急需高粱,省里就从四川协商筹集400万斤高粱,四川的条件是贵州用400万斤大豆换。“这对贵州来说很不划算,因为大豆的营养价值和紧俏程度都比高粱高很多。”他说,没办法,这400万斤大豆也是从贵州农民手里再度征购的议价粮。
茅台镇的饥民
困难时期,王民三得了浮肿病,住进了医院。他回忆说,1961年,省级机关干部吃粮标准由27斤降到25斤,接着又降到23斤,油水少,“瓜菜代”跟不上,很多干部患上了浮肿病。据说是周林的意见,在贵阳市贵阳饭店办了厅局长浮肿病医院。王民三当时就身在其中。
连厅局长都因缺粮进了浮肿病医院,老百姓就更别提了。
为度饥荒,茅台酒厂用4份酒糟配上一份面粉,蒸成糟子粑,给职工充饥。赵明军清楚地记得,工人每顿两个糟子粑、2两高粱饭。当时酒厂工人的工作属高强度,每天工作16小时,其中12小时酿酒,2个小时搞基建,2个小时政治学习。糟子粑热量低,个个饿得无力干活。有时工人从高粱里拣出几个玉米粒,也不放过,当宝贝一样烤着吃掉。
那时,酿酒用的粮食都是酒厂工人到各地去背。每到休息日,赵明军就带着工人去各地背粮。“每次背粮都有民兵押送,而且荷枪实弹,怕土匪抢粮。”赵明军说,“那个时候有什么土匪啊,都是饥民。”
已经退休多年的赵明军,有一件事至今仍让他内疚不已。当时,有一个工人从厂里偷了一袋高粱,作为车间主任的赵明军亲手把他开除了。“我当时怎么下得去手?”
其实,困难时期酒厂工人生活算是好的。已经退休多年的酒厂老工人杨玉龙告诉《中国新闻周刊》记者,困难时期酒厂没有一个人饿死,而且还发肥皂、洗衣粉、工作服等劳保用品。但杨玉龙的家,离酒厂不远的茅台镇上坪村就饿死了不少人。
杨玉龙说,饥荒年代有个说法叫“颗粒归仓”,这4个字绝不是说说而已。1961年秋天,粮食已经收完了,杨玉龙的老婆又回到地里拾掉在地上的麦穗,捡回来后没有上交,结果被斗了个半死。
为了家里人能有口吃的,杨玉龙当时做了一件铤而走险的事。他听说,翻过山的四川省有些地方,一座山只有一户人家,山高皇帝远,有人就偷着种了些粮食。于是,他揣上酒厂发的劳保用品,趁天黑翻山越岭到四川,想用劳保用品换点粮食回来。谁知,在路上被人发现,扣在当地劳动了两个星期。
当时生产茅台酒的粮食,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强迫征购的。可赵明军和杨玉龙说,由于盲目扩大产量,完全不顾酿造规律,生产出来的茅台质量低劣,造成国内外消费者反响强烈。
迫于各方压力,1959年4月,轻工业部派了一个“贵州茅台酒总结工作组”进厂,进行全面整顿。整顿到1962年,茅台产量从1960年的912吨降回363吨,酒厂很多职工也相继调离酒厂,被安置到其他行业。
此后十几年,茅台酒产量都在二三百吨徘徊,直到1978年,产量才超过1千吨。
大跃进时期的“陈酿”后来一直无人问津,反倒是早先私人酒坊的酒成了茅台中的“珍品”。
2003年,茅台酒年产终达万吨。
发布于 2023-06-27 11:22 -
有没有好用的蟑螂药推荐
之前买过一个饵剂,有点用但是并不算特别好用,今天早上在卧室地上看到一只蟑螂,我心态炸了
而且,我没能击杀它,现在它不见了。。。。。。
门缝有好办法封死吗?需要搜什么关键词能买到起这种作用的物品?之前我亲眼看到蟑螂能从门下爬进来。。。。。。
-
RE: 知乎回答备份:如何理解贪官说“官位上升到一定高度,不得不贪”?
钱学森之问:“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?”
马丁.Success
马丁.Success
腹内草莽人直球。
722 人也赞同了该回答
因为我们的教育,本质上是一场漫长浩大,煞有介事,劳民伤财的隔空猜灯谜式的默契训练,根本不是思维甚至也算不上智力,更谈不上创造力训练,逻辑训练,人格训练(逻辑,人格,创造,这是顶尖人才最为基础的要素)。我们的考试,本质上是用隔空笔谈和猜灯谜的方式,让有天赋的答题人通过无限接近,具象到底,不断尝试用超4k极清的高像素描摹,在自己的答卷上翻译和再现出题者的心理地图。我们的教育,本质上是一场长达12年,15年,甚至更久的“你想我画”。
千万学子,都需要用同行十二年,才知木兰是女郎的燃尽青春的水落石出,趟完这段横贯幼儿园到毕业后的峰峦叠嶂,对长亭晚的漫长思维规驯,推选出那个与终极出题者心有灵犀,最有默契的人。题名金榜,走上前台。
我们的答题高手,各级状元,或许都有惊人智商,超卓悟性,但本质上都是一帮最擅长揣摩和猜中出题者心思的人。
我们的考试,就是蔡幸娟在戏说乾隆里唱《问情》一样的天对天问,是一场波心荡,冷月无声的隔空笔谈。
他们在9年义务,外加3年冲刺,长达12年的出卷交卷的漫长笔谈中,最终成功地与出题人建立了终极默契。
无论你是语数外,还是文理综,在他们眼中不过都是一场与终极出题人之间,寻常巷陌,人道寄奴曾住般的对话。
什么三短一长选最长,三长一短选最短,参差不齐就选C,两场两短就选B。
我们最悲剧的是即便各省状元,名校娇子确实奇才天纵,智商惊人,但他们长达十几年的教育生涯,做的也不是智力训练,而是和出题人之间甚为浩繁,枯燥至极的猜心读意的默契训练。
又逢高考,过来人,咱们一起品品,我们十几年,甚至几十年的漫长刷题生涯本质上是不是这么回事。
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精英人才?
因为这套笔谈猜心术,从开始到现在,一直在挑选的,它就不是你心中所想的那种精英之才。
编辑于 2023-06-12 20:16
-
RE: 转载:「躺平行动」:关于健康与尊严的倡议
作者:Pericles
链接:https://zhuanlan.zhihu.com/p/573038738
来源:知乎
著作权归作者所有。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,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一.
去年11月,我从发布了《躺平主义宣言》一文与其英译文。当时,那篇文章曾在知乎上有过几千的点赞,后来那篇文章自然是消失掉了。而今想来,那种热度也是这种「集体焦虑」之下的产物,以至于可以想象:即使今天重新发布那篇文章,恐怕也不会有那么多的读者了。毕竟在今天,比起「内卷之下的工作压力」更为迫切的是「失去工作」与「求职无门」。看来,死亡最终治好了绝症。
不过我相信,迄今为止那篇文章所传达的「精神内核」依然有着它的价值:我们必须去质疑、甚至去批判貌似是天经地义的「工作给你自由」、「不劳动者不得食」、「只要吃苦就一定有回报」……事实上,在人类即将越向新阶段的关口之际,阻碍他们的往往只不过是「腐朽落后的观念」。而今天,让我们无休止的加班与让我们失去工作的,事实上是同一个东西:「腐朽观念一落后体制一利益集团」的三位一体。
二.
而在写完《宣言》之后,我也曾就其问题写下过几篇其他的文章:《再论「内卷」》、《别了,「苦难逻辑」》、以及那些谈论乌托邦的文章。这一系列作品统一在一个共同的问题意识之下的,那就是「在接下来的二十年里,我们能为未来做些什么」。
随后再与一个朋友交流意见之后,他写下了《躺平主义的观点与纲领》并拜托我发在知乎上。那篇文章非常好的总结了我们二人的共识。就此,虽然说「躺平」上谈不成什么真正意义上的主义,但所谓「躺平行动」的思想预备基本上已经完成了。
因此,本文会来谈一谈:到底能做些什么?
三.
对于未来几年的政治走势的判断,我在《三阶段》一文已经说的比较清楚了。这意味着「躺平行动」必定是一场温和的、政治无涉的行动。所有有责任的、有志于感受社会的朋友当下必得压抑住自己的急迫心情,把有生力量保存到第二阶段。然而,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现在什么都不能做。事实上,很多时候阻止我们联合的并不是所谓的「铁拳」、而是我们心中的镣铐:冷漠与看客心理。
因此,总结来说。「躺平行动」今天主要是一场「宣传式」的行动而非「组织式」的行动。换言之,这些行动的目标是「让更多人听说并接受我们的观点」。
就此,提出二种可能的行动方案。当然,这些建议受限于个人经验有限,仅供参考。
• 发展「躺平主义」:撰写相关作品,包括哲学探讨、时事评论、政治经济分析、文学创作等,分享给身边的人。
• 「向日葵行动」:建立一个群聊,交流「躺平经验」与相关思想、作品。组织以「躺平」为主题的集体出游活动,比如「一起在草坪上晒太阳」。(更多经验可以向合法的NGO组织学习)
由于笔者曾经尝试过类似的活动,也有一些必要的经验可以分享:
• 身边绝大多数的人(特别是年轻人)对这样的活动与这些观点是有好感的,但大多数人排斥直接的政治宣传。因此,此类活动不必过度政治化。记住:大多数人即使没有政治观点,也有躺平的需要。
• 组织相应的宣传性集体活动,一定要活动的旁观者(比如一起共用草坪的其他市民)搞好关系,留下良好的形象。他们是「行动的观众」,是潜在的加入者。不要让你们的活动打扰到他们,也许他们有一天会加入你们。
• 服从保安与市政服务人员安排(他们也是辛苦的普通人)。如果他们来劝阻甚至制止活动,一定不要与他们发生冲突,而是要唤起他们的同情。牢记:你们的行动要「合理、合法、合规」,随后遇到制止便不卑不亢的妥协。
归根结底,当前社会行动最大的困境在于「经验的割裂」,再一次又一次的变故之中,社工组织干戈寥落,宝贵的经验有效的传播。因此,我个人的经验自然是极为有限的。如果身边有其他有经验的人,不妨就此问题向他们请教,而也许在他们眼中:本文就是一场笑话吧。
附录
一.躺平主义宣言
我们要赞美躺平,我们要赞美慵懒。
一.
为什么我们要赞美躺平?因为我们有权获得安逸的生活。
现代文明给予我们的巨大生产力,足够养活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,足够让每一个人过得上温馨而体面的生活。每周工作四天且每天工作五个小时,不但完全可能,并且是我们应得的权利。那些让世界如此匮乏而贫瘠的,不是劳动者的懒惰,而是他们的贪婪。
我们有权慵懒地生活,有权自由地追寻快乐。
二.
为什么我们要赞美躺平?因为慵懒是创造的源泉。
躺平,不是无所事事;躺平,是用全部的热情追求生活的美好。
罗素说过,“是那些历史中有产者的庸懒创造了人类文明的辉煌”。的确,那些权贵的军功章是人民的鲜血凝成的,然而的确是他们慵懒的特权给予了他们创造的特权。
那些写下伟大诗歌的人、那些设计出万神殿的人、那些画出清明上河图的人,并不是为了生计与内卷而创造。他们是为热爱而创造,他们是为创造而创造。每日工作十二个小时、日日夜夜的操劳,并不会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,只是让它更加冷漠,更加麻木,更加死气沉沉。三.
我们赞美躺平,因为我们不为他们而工作。
你们日日夜夜的操劳是为了什么?难道是一个伟大的理想吗;难道是人类的解放吗?你们的劳动果实归谁所有?难道是你们自己吗;难道是我们的未来吗?
我们切开我们青春的动脉,冒着热气的鲜血喷薄欲出,汇成那些城市的金碧辉煌、那些林荫道的翠绿与的车流川流不息。然而,这其中有哪些属于我们?
我们为别人工作,我们为自己躺平。
四.
躺平不是消极怠工;躺平是一场运动;躺平不是消沉与委靡,躺平是对生活的尊重与致敬;躺平不是对世界的不负责任,躺平是在操劳失控世界即将爆炸之时,一句温馨的提醒….
不要赞美苦难,让我们赞美快乐!
不要赞美工作,让我们赞美创造。
不要赞美操劳,我们赞美那躺在草坪上晒太阳的美好时光!
全世界忙碌的人,联合起来!
二.文中提及的文章
为什么要呼唤「乌托邦文学」?32 赞同 · 13 评论文章再论内卷:工作之徒劳与「努力」之异化80 赞同 · 4 评论文章
别了,“苦难逻辑”401 赞同 · 26 评论文章
Political transformation of China:简明的实践指南167 赞同 · 0 评论文章
躺平主义的观点与纲领91 赞同 · 5 评论文章
编辑于 2023-06-26 11:59 -
转载:「躺平行动」:关于健康与尊严的倡议
「躺平行动」:关于健康与尊严的倡议 - Pericles的文章 - 知乎
https://zhuanlan.zhihu.com/p/573038738 -
RE: 知乎回答备份:如何理解贪官说“官位上升到一定高度,不得不贪”?
人类为何不大规模训练猴子做「流水线工人」?
冰彩
冰彩
修过的路就是好走
3,339 人也赞同了该回答
驴能干,但是脾气倔,这么大的牲口一旦撒泼起来,一两个人都拉不住,如果你在驴工作的过程中把它激怒了,那么需要费很长时间和很大的力气才能让它回到工作状态,而因此浪费的时间和精力自然要由你承担。牛的性格温和,力气也大,但是工作效率低,干什么活都是不慌不忙的,而且牛温和不代表牛没骨气,你好好伺候它,它愿意干活,你要是拿鞭子抽它,逼它干快点,那它也不惯着你,直接往地上一坐,就罢工了。
马干活效率高,记忆力强,但是耐力差,苦活累活干时间长了会罢工,而且马很容易受惊,在它上夜班或者在陌生环境下干活的时候你要一直安抚它,不然它会觉得没有安全感,然后罢工。
这上面的几种动物还有一个共同点,那就是对食物和居住环境要求高,如果伺候不好它们或者让它们长时间心情不好,轻则掉膘,磨洋工,重则生病,失去劳动能力。比如说牛,它们对草是有要求的,饲养员每天要挑着适合放牛的时间段,然后还要找到牛爱吃的草,每头牛和每头牛的喜好可能也不一样。牛的情感很丰富,如果你长时间喂牛吃它们不爱吃的草或者长时间不带它们出去散步,那牛就会抑郁,而且抑郁情绪还会在牛群中传播,牛一旦得了抑郁症,那它们的胃口就会显著下降,导致掉膘,还会磨洋工,不听从指令,牛群交配和生育的欲望也会急剧降低。
至于猴,那更是想都不要想了。猴这种动物一般都是由专业饲养员看护,养在动物园里用作观赏,在民间,除了少数从事特种工作的人员会少量饲养猴子之外,几乎没人愿意把它们作为劳动力。古人的见识有限,但是古人不傻,他们不用猴子作为劳动力,就是因为饲养猴子的性价比远不如上述的几种动物高。
但是在自然界还有这么一种生物,它们有驴的适应性,却没驴的倔脾气和动不动就撂挑子的毛病;有马的效率和强大的记忆力,却不像马的耐力那样差;有牛的温顺的脾气和持久性,却不像牛那样矫情。
除此之外,这种生物还可以忍受堪比猪圈养殖密度的生活环境,而且高密度养殖猪需要给猪配备通风设施和空调,但这种生物却不需要配备空调也能活。
如果你养的牛或马病了,那你得让它休息,照顾它,还要为它治病,而且在这期间还要给它改善伙食,补充营养,只有等它们的病彻底好了,才能恢复工作。而这种生物生病了不仅不需要休息,不需要饲养员照顾,还得拖着带病的身子继续劳动,因为这种生物只有靠劳动才能换取治病的资格。
如果你让驴和马长时间工作,那么它们集体撂挑子不干都是轻的,一旦你把它们逼急了,它们抱起团来踢你,顶你也不是没可能。而这种生物不但不会抱团反抗,反而还会积极地窝里斗,都不用饲养员亲自动手,只要稍微投放一点蝇头小利,再加以引导,它们自己就会互相撕扯起来,然后为了这点蝇头小利斗个你死我活,到时候饲养员只需要把已经斗到精疲力尽的牲口们挨个收拾一遍,以此立了威,牲口们就又会服服帖帖的了。
我说的这种生物在生活中非常常见,相信看到这篇文章的读者们也经常见到。
发布于 2023-06-09 01:38
-
RE: 知乎回答备份:如何理解贪官说“官位上升到一定高度,不得不贪”?
不婚主义者脑子里在想什么?
南曦姑娘-CI
南曦姑娘-CI
向着胜利勇敢前进,前进!
145 人也赞同了该回答
所谓结婚对象,就是个能上床的舍友而已。学生时期,住宿舍的规划是:舍友必须是同性,基本按照同年级同专业划分,大致几人一间,不得串寝室居住,晚上11点必须熄灯。
至于你能不能住的惯宿舍,舍友人行不行,你们合不合得来,生活尤其是卫生习惯怎样…..这些跟人性化沾边儿的东西,均不在学校的考虑范围之内,而是只能你自己解决的问题。总之,能克服困难就克服困难,克服不了就努力克服,反正宿舍是不可能不住的,不然就是不服从学校管理。
到了工作时期,宿舍改了个名字叫住房,舍友改了个名字叫结婚对象,学校改了个名字叫社会。
“住宿”依然是不可能不住的,没有什么像样的单位会吸纳整天睡大街的人。没房就要买,全款买不起就贷款,贷款还不起就租房,租房租不起就不要在这个城市里混了。
当你有了“宿舍”,自然就要开始给你安排“舍友”。
为什么呢?———这是个很简单的数学问题。你单身,你独居,这一套房子里就只住有一个为社会出力的人,而另一个不婚的人也要住一套房子。而如果是一对夫妻,空间收纳率就是不婚状况的2倍。
中国人是很善于计算的,这点东西,早给你算明明白白了。难道大家没有发觉吗?中国的各个小区,无论是新建的还是老小区,一排排的公寓楼,高层,就如同是学生宿舍楼的放大升级版。城市住宅规划的目的,就是要把人都集中起来,让大家有个地方睡觉就行了,而且这巴掌大的地方还要去争才能得到。至于生活空间,是不在上面的考虑范围之内的。———你需要生活吗?你不需要,你只需要为了赚钱而工作,出力就行了。
总而言之:让你结婚的真正目的,就是把更多的人往更小的空间里塞而已。
其实,这种思路在科技领域是对的。比如电池,同样电量和性能的电池,如果体积或重量能缩减一半,用脚趾头都能想到:其适用范围必将大大提升。我们当然希望一块电池更轻,更小,电量更大,功率更大。
由此还可以解释另一个问题:为什么同性婚姻始终不能合法化?
因为婚姻是手段,不是目的,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你生娃,生娃才是能促使你长期高付出的稳定项目。有多少娃出生,就能拉动多少产业,带动多少经济。而同性不能生娃,压根儿没有这个功能,哪怕领养孩子,那不也是从别处领养来的?换句话说:娃的总量没有变化。随着社会越来越发展,同性恋和双性恋只会越来越多,结婚登记的还是那么多人,结果有一半都是同性伴侣:娃从哪来?今年的生育指标怕是凉凉了。
这能合法就怪了。
什么传统观念,什么社会主流不能接纳,你们也太低估国家机器的实力了。一旦同性婚姻合法化,拿出当年宣传美帝国主义都是资本走狗的30%的宣传力,去宣传同性婚姻也可以很美好———信不信,不出两年,各大城市的大街上就全是同性夫妻和情侣了。再过三年,年轻人要不是男女朋友都交过,出门见人都自卑。
只要保证了异性夫妻,哪怕再口口声声地说不生不生,可造娃的功能摆在这,条件摆在这,环境摆在这——这就是一个经典的“不稳定平衡点”问题,如同头上顶着的篮球,稍不留神就掉下来了。
稍不留神,呀,世界上又多了一个娃。
所以,劝你结婚,暗示你结婚,就是在暗示你:“你的同性性取向是不正确的,主流不会认可的”“还是发挥造物主给你的先天能力,去造娃吧~造娃吧~”
至于离婚,呵呵,谁管你离不离婚?娃造出来了,婚姻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嘛,离八次也没人管你。哪怕离了婚,你照样得抚养孩子,另一方抚养也得给抚养费。敢不抚养?你说当初和他/她结婚是个错误,是你年轻脑子一热,现在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和心力了,请求社会帮助,接纳这个孩子吧——对不起,除非你game over了,否则会有一百条法律等着制裁你。
记住了,国家只要娃,只要娃,只要娃!
结婚是手段,能不离最好,离了,国家也不会管。听说现在某地已经要放开未婚生子了:传统手段不好使了,我们可以不拘泥于手段嘛!年轻坠爱河,整天恨不得耳鬓厮磨缠在对方身上的小情侣们岂不是更好骗?至于离婚带给娃的打击,国家只要娃,又没说要一个身心健康的娃。
知道现代航母上的电磁弹射吗?
你可能想问:这跟生娃有啥关系?——还真有,这是一个很好的类比。电磁弹射的供电设备用的不是电池,也不是交流电,而是电容。电容和电池最大的区别就是:电池的输出功率总是很有限的,能量不能迅速释放出来,但可以源源不断地持续使用一段时间。而电容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将电量几乎全部释放,因此瞬时功率极大,航母上的电容矩阵就足以把飞机弹出去。但用过这一下后就需要一段时间充电。
人的精神力就好像电能一样。过去我们总是说:我们在短短几十年内就赶超了英美国家上百年的发展。可这是因为我们走的是“电容模式”,人家是电池模式。人家可以做到边充电边放电,功率不大,但始终在运转。
我们呢?那一下子的电量都耗完了,再想输出,没电了啊!换言之,为什么现在我们的生存环境远远好于过去,却好像又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了呢?
因为我们的精神力已经枯竭了。前30年,我们的长辈,祖辈们就把那宝贵的精神力资源用尽了,挥霍了。到了我们这一代,精神力资源已经所剩无几。
大自然很公平的,对每个国家,每个民族都一样。既然我们不是劣等民族,也就不是什么优越民族。现在我们所面临的,其实是精神的沙漠。结婚,生娃这件事,真的已经不是添一个娃就添一双筷子那么简单了。穿越沙漠已然是不易,不要轻易听信他人,哪怕全世界都在劝你,你也要量力而行。
如果,你真的对下一代有所期待的话,就先暂时保存好你的实力吧,用好每一滴水,每一份食物,不要被沙漠里的风沙所击倒,也不要被海市蜃楼所迷惑。希望在时间的尽头,我们还能再见面。
发布于 2023-06-04 16:59
-
知乎回答备份:如何理解贪官说“官位上升到一定高度,不得不贪”?
如何理解贪官说“官位上升到一定高度,不得不贪”? - 托儿力弑大氪的回答 - 知乎
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39327958/answer/3068747497托儿力弑大氪
托儿力弑大氪
看哲学的人多少都有点病
485 人也赞同了该回答
因为权力是实质是一种“人支配人”的关系通过支配他人形成群体行为,进而来获取到一种力量。
这种力量是中性的,可以用来救灾干大事,也可以用来谋私利
关键就在于,这种“人支配人”的关系如何形成呢?
大白话来说:我为什么要听你的
这个问题,西方契约论给了一种哲学意义上的范式:你代表我的利益,我把票投给你,因此你获取权力(支配人的关系),如果哪一天你不代表我的利益了,我就不投你,你就失去了权力
你看,普选制实质上是一种利益的契约缔结来建构权力的
那么我朝呢?
我朝的权力位置一旦获取,只可能受制于上级,是的,纪委也没权越级调查
也就是说,一旦你获取到一定的权力,能够支配你的就只有上级了。因此,我朝的权力体系从来都只为它的上级们负责,从来不对人民负责
这是广义上的,那么狭义上的呢?
狭义上的顶层权力如何建构呢?你是人上人,我也是人上人,法律在一定程度上对你我都是不适用的。那么就只能通过利益的“交换”来实现支配关系:你给我足够的利益,我就听你的;你不给我足够的利益,我就不听你的
当“利益”二字从抽象变成具象的东西时,就是钱,权,女人等等,就是我们口中的贪腐
所以,我们理解的贪腐,实质是我们这种权力体系建构的一种材料和载体,就像盖房子不能离开的砖和瓦;而要实现人与人的支配关系,尤其是顶层,就离不开这些利益上的交换,否则虽然你官比我大,但是我不听你的,你不能支配我,你依然是没有权力的
所以,在这种结构下,越是集权,就意味着参与顶层利益交换的集团越庞大,意味着需要收刮来进行分配的资源也要越来越多,否则这种支配关系就要破裂
我们举个例子,今天的制度我可以拿2万的养老金,如果一个领导,让我可以拿3万,另一个领导,让我只能拿1万。那你听谁的呢?你听谁的,谁就有权力
越是集权,利益集团则越庞大,广义的“贪腐”则就会越严重,只不过暂时被隐藏起来了,因为没有利益交换,就不可能实现集权。
这就是当前这种权力体系下的辩证关系:事物总是向着反面发展
这并不会以某一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
所以,我朝这种权力体系的搭建范式下,就注定了一种循环的结局,没有解
问要怎么办?那就要看随着社会的发展,也就是每个人的潜在认知,社会的共识,如何去实现人支配人的关系,是走欧美的契约模式(前置需要法律作为契约的绝对保障);还是继续走人情社会的老路;还是走出第三种新模式?
发布于 2023-06-11 14:00